血糖仪差距这么大,我该相信哪一个?
血糖仪的“合理误差”
市面上的家用血糖仪主要分为电化学法和光反射技术两大类。不过,不管是电化学法还是光反射法,都是有创的。
血糖仪的合理误差
虽然技术在不断发展,然而血糖仪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产生最直接影响,也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准确度了。
中国质检总局发布的血糖仪国家标准GB/T 19634-2005规定,血糖仪测量95%的结果偏差符合以下要求,就可以认为血糖仪是合格的:
-
测试范围小于或等于4.2mmol/L时允许偏差不超过正负0.83mmol/L;
-
测试范围大于4.2mmol/L允许偏差不超过正负20%;
-
血糖试条批间差 不同批号血糖试条批间差应不大于15%。

也就是说,即使获得了CFDA的认证,家用血糖仪测量的结果还是允许范围较大的一个误差存在的。
为什么血糖仪国家标准的“容忍”范围如此大呢?
原因在于血糖测量的干扰因素太大。人体血糖浓度本身比较低,而且尚未发现能检测葡萄糖的唯一要素。
首先,人体每天的血糖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早上4-8点会有小的血糖高峰,凌晨1-3点则处于低谷。正常范围在3.9—5.6mmol/L,而餐后1小时内血糖最高,但一般不超过7.8毫摩尔/升。同一天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0—3.0毫摩尔/升。
其次,温度湿度,海拔,甚至氧气都会让仪器的检测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再者,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也很多,血量不够或过多,都会让结果存在误差。
出现误差的原因
血糖仪出现误差是很正常的,出现误差之后,一定要找出形成误差的原因,只有这样才不影响后续使用,也不影响治疗。
-
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受潮、妥善保管;在购买血糖仪试纸的时候,应该先看一看其包装盒的有效日期以及生产日期,不能使用过期的,不然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
-
血糖仪的代码与试纸代码是否一致;每次在测试前应该看一看血糖仪上的代码和试纸条上的代码是否一样,因为每一台血糖仪都会有相对应的试条,不能和其他的仪器交叉使用,势必会影响到其检查的结果。
-
错误的采血方式:在测试的时候如果采血量不足的话可能会引起检测失败,必须重新更换试纸条来测定。如果血液采取太多,甚至超出测定区的话也会影响到其检测结果。正确的方法是,先在测试区滴1滴血,看一看试条的背面有没有完全变色。若患者的血液循环不流畅或者受到了过度挤压,也会影响到其检测的结果。
-
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在测试的时候如果采血量不足的话可能会引起检测失败,必须重新更换试纸条来测定。如果血液采取太多,甚至超出测定区的话也会影响到其检测结果。正确的方法是,先在测试区滴1滴血,看一看试条的背面有没有完全变色。若患者的血液循环不流畅或者受到了过度挤压,也会影响到其检测的结果。
-
血糖仪的电量是否足
-
血糖仪有没有校准……
这些对检测结果均会产生影响,导致结果不同。
这也难怪血糖仪结果的范围要设得如此大了。
血糖检测看似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但是要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我们糖友多点耐心做好细节工作。
*参考资料:王煜非 《解读ISO15197:2013标准》

